这是剪纸,这是你不知道的踏虎凿花

这是剪纸,这是你不知道的踏虎凿花

据《泸溪县志》记载,泸溪踏虎剪纸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的泸溪踏虎乡(即合水镇踏虎村),并渐由剪纸向凿花演变。艺人们从民间凿“喜钱”(人们春节时贴在门楣上祭祀用品)的工序中得到启发,由刀剪改为刀刻(即“凿”)。当踏虎剪纸在工艺流程上有了独特变化后,当地人便把它称做“凿花”或“扎花”。著名作家沈从文曾专门撰文介绍踏虎凿花工艺。 而其图案来源于苗族服饰刺绣的底样,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几代凿花艺人的努力促进了其特有的装饰形式的发展。因为苗族人们爱美善绣的性格,曾一度让作为刺绣底样的凿花深得平民百姓的喜爱,如已故踏虎凿花大师黄靠天(1923-1997),就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花客”,而其真传弟子邓兴隆也在不断的凿花艺术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踏虎凿花”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源于苗族服饰的纹样蓝本,花样繁多、品种齐全,是一种“不用剪刀的剪纸艺术”。“凿花”在苗语中还被称为“压本”,“压”指加工的方式,相当于“凿”。“本”就是“花”、“花样”的意思。这种剪纸不是用剪刀铰出来的,是用刻刀凿制完成的。凿花卖花是泸溪人祖辈养家糊口的本钱,也是泸溪人赖以生存的方式。泸溪踏虎凿花多用于绣花底样和庆典、祭祀活动中的装饰品,而且后者颜色上有讲究,喜事用红纸、丧事用白、黄、蓝纸。凿花图案纹样题材广泛,有花草、鸟兽、虫鱼、傩面等多种。历经数代,“踏虎凿花”在湘西苗族服饰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绣在衣服上的文明”,刻凿过程犹如“天使般的舞蹈,神笔般的图案”。 通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代代传承,形成了刀法细腻、线条流畅、作品精巧、花样繁多、独具风格的民间工艺品牌而誉满湘、鄂、川、黔等地区,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班墨空间编辑:不吃鱼的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如何重置 AirPods 和 AirPods Pro
365英超

如何重置 AirPods 和 AirPods Pro

07-01 阅读 7750
100日元兑换人民币汇率牌价表
365英超

100日元兑换人民币汇率牌价表

07-07 阅读 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