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现实中,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单位,各级领导们一定会向大家强调细节的重要性。领导只有抓准细节,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下属只有抓准细节,才有可能爆发出更大的能量。职场人士常说的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把事情做正确,其实都是建立在抓住细节的基础之上的。
老话说得好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团队连基本的细节都抓不住做不好,怎么可能做出好业绩呢。因此可以这么说,抓好细节是一种基本工作能力,不管是对领导来说,还是对员工来说。
3
细节既然如此重要,那为什么又说“频繁强调细节并非好事”呢?
请注意,在“强调细节”前面有个程度修饰副词,“频繁”。强调细节没有错,甚至是必须的,但是,频繁强调细节,却并非好事。
可以稍微推理一下,领导为什么要频繁强调细节,大概只有一种解释:大家频繁地违反细节规定。为了工作能顺利开展,领导就只好三令五申、耳提面命了。
如果大家平时都很遵守细节规定,领导就用不着频繁强调了嘛,偶尔在合适的时候顺带提一下就够了,为什么要苦口婆心地频繁强调呢。领导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吗。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这类奇葩领导应该不多。
再追问一句,大家为什么要频繁地违反细节规定呢?也许很多人会认为,那还用说吗,是下属的个人原因,比如自觉性不够,没有敬畏心等等。如果违反规定的只是个别人,属于偶尔出现的情况,我也认可这样的观点,可一旦违反规定是很多人,并且是屡禁不止的情况,那就另当别论了。
个别情况,只需要处理个别人就行,领导们多的是办法,略过不提。如果是群体情况,我想有两种可能:一是细节规定本身有重大问题,导致大家遵守起来很困难,于是经常违反。二是大家根本就不care,对细节规定爱答不理,遵不遵守全看当时的心情,而在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下,大家很多时候的心情都不怎么好。
不管是哪种可能,都不可等闲视之。因为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领导本身出问题了。明知规定不合理却不改正,是领导的问题吧,不知变通;下属无视规定自行其是,是领导的问题吧,管理无方。
如果领导管的是一个团队,领导出了问题,就意味着整个团队出了问题。如果领导管的是一家单位,领导出了问题,就意味着整个单位出了问题。
你看,“频繁强调细节”的背后可能潜藏着这么严重的后果,那它当然并非好事了。
4
在现代职场上,团队制胜是一个基本法则,不依托团队的强力支持,个人本事再大,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来。因此,职场人士都希望自己能加入一个强大的团队。什么样的团队才算是强大的团队呢?
我认为一个强大的团队,至少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存在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各种细节都有明文规定,凡事按规定来。另一方面,团队成员都认可并愿意遵守这些细节规定,团结一致,共同向前。
如果是一个顶级团队,那就更美了,一大帮牛人们聚在一起,各怀绝技,人人都是自我驱动型,领导在不在场都一样,为了共同的目标忘我工作。
白岩松提出过一个“白氏理论”,说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等纪律的时候,一定是它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
他的理由很充分,因为快速发展的单位,大家的工作热情会非常高,即使有人迟到早退也属少数情况,犯不上再三强调。而一旦单位不景气了,大家就没什么干劲,于是各种想法就出现了,考勤问题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人数一多,单位就紧张,便开始三令五申地强调考勤打卡了。好有道理的样子,我竟无言以对。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顶级团队,就是“不知有之”的境界;强大的团队,就是“亲而誉之”的做法;而一旦大家普遍地违反规定,需要领导经常强调,可以说就已经到了“畏之”甚至“侮之”的地步了,那不走下坡路才怪呢。
5
一言以蔽之,作为管理者,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善抓细节,又不能无脑强调。
一方面你要关注团队的各种细节,形成制度明文公开,这样能提升管理效率。但另一方面,你还要明白,频繁强调细节可不是说明你责任心强,而是说明自己出了问题,团队出了问题。
如果团队真的有问题,需要你频繁强调细节才能勉强维持,那团队基本上就处于崩溃的边缘了。这个时候你再怎么强调都是没用的,只能改变,而且是颠覆式的彻底改变,换人或换制度。
如果团队没什么问题,你自己是个话痨,没事找事总在啰嗦,则会招来大家的反感,现在的年轻人谁能受得了这个。就像我们小时候都受不了长辈们的反复叮嘱唠叨一样,时间一长就会真的会坏事。
陈向东频道:关注管理、创业与职场的原创公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